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教学 > 作文教学研究 > 详细内容
感慨虚假作文、撒谎作文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1/6/21  阅读次数:28970  字体大小: 【】 【】【

感慨虚假作文、撒谎作文的危害
安广学  整理修改


导读:现在,学生的虚假作文已经成为大问题,不少考生考前准备材料、套题,写虚假作文,本希望在考试中拿高分,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为何屡屡写出令人乍舌的撒谎作文,究其原因还是当前的教育现状,从小学就开始了,家长、老师甚至就是“祸首”之一。
本篇包括:
一、高考作文“悲情”多多,问题多多
二、会说谎的作文一直存在
三、固定式作文撒谎语言
四、作文教会了中国人说谎?
五、小学生作文为何下笔无言
六、美国朋友谈遭遇中国式作文
七、学生作文呼唤真事真情
八、其实,我们不想说谎
九、不除“应试心态”  难遏“撒谎作文”


一、高考作文“悲情”多多,问题多多


11年前,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性格/战胜脆弱》。评卷时发现,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有的考区,竟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  
10多年过去了,高考作文“悲情故事”依然很多:“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双亡;不是某人癌症,就是出现车祸……”  期间虽然我们讨论过,批评过,嘲讽过,也呼吁过,指导过,这样的作文却依然横行,这是为什么?如此考场的“悲情故事”,甚至惊动了央视,惊动了那么多关心教育的人士,作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点什么?  
问起考生,回答除此之外没“大事”可写,没有大事怎么能拿高分?这回答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一位参与作文评卷的老师感叹:作文编造痕迹太明显,考生的假悲情难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这样的作文最终是得分了了。该老师还总结了阅卷中遇到的四大模式作文:“流水账”型、“悲惨遭遇”型、“故事+总结”型、“地震+雪灾+奥运”型。其中对“悲惨遭遇”型的解释是: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如上述考试回答的,现在的教育形式也是很多问题:考题误导,学生生活单调,高考作文高功利性等等。  
那么,我们的高考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到底应该考什么?其实,我们每年都有《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但似乎家长、考生、阅卷的老师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没有认真审视一下《考试说明》之类的文件。以上海2009年《考试说明》中有关作文的要求为例,具体如下——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4.1选材立意  
4.1.1准确把握题意。  
4.1.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主旨明确。  
4.2结构布局  
4.2.1结构完整、严谨。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语言表达  
4.3.1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3.2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3.3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的3条要求都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它只要求“感情真实”。只要考生写的“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地把“人物”(文中的“我”)真实的体验、感受、情怀表达出来了,并且符合题目的要求(如同“命题小品”所要求的情境),那就应该是好文章。  
如果我们把情感的真实与经历的真实分开,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视野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拓展,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不仅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观察、体验别人的甚至是陌生人的生活,去揣摩别人的情感,体会别人情感的深度、烈度以及表达方式,然后学会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好比戏剧演员所做到的一样。这或许比一味地要求学生写自己,“我手写我口”更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无论多么丰富,相对来说都是单调的,更何况如今这些“三点一线”的独生子女们!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也许我们应该对高考作文的本质做些理性思考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真情实感”到底应该是谁的“真情实感”?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重庆的高考作文题。题目是《我与故事》。要求是: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要求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造作。既然“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写别人的“悲情故事”,并且主人公是第一人称“我”?我们阅卷老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作文细节是否真实,情感体验是否细腻、真切上,而不能够一看到写“悲情故事”,或者看到“悲情故事”多,就觉得虚假、不真实,从而反感,“难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我觉得“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这类悲情故事特别多”,根本不是什么毛病,什么问题,问题是“编造痕迹太明显”  (用“编造”这个词不太礼貌,应该是虚构)。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也应该是这个问题。“痕迹太明显”,说明我们的教学不到位。为什么会不到位?这跟我们的训练不足有关。训练为什么会不足?因为我们老师觉得不应该教学生“编造”,应该教他们写“真实”嘛!即使教也是偷偷摸摸,理不直气不壮的,是属于私下里为应试、为“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而采取的应急行为。  
可见,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教学,在于我们作文教学,作文考查的理念不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挑开来,不对“真实”、“真情实感”等给以清楚的界定,类似重庆高考出现的现象今后一定还会出现。我个人认为,高考作文应该也是写作能力的一次表演,只要考生能够有能力表现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另外,从这个题目来看,“我与故事”中的“故事”,应该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的“事件”,如果不允许考生“扮演”,只能写自己,那么大多数考生实际上是没办法写的,试问,即使是我们阅卷老师,平淡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的“故事”呢?要知道生活琐事并不等同于“故事”啊!我希望阅卷老师不要在审题上出现偏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 评论人:[匿名] 时间: [2011/12/9 12:17:11] IP:[120.69.135.24*]
  • 我一直再找孩子为什么要撒谎的原因,看了这篇文章让我心头一紧,我不是也帮过孩子一起造过假吗?还要造的更真实,更好吗?老师无视假的,孩子营造假的,在高分中都满意了。我们都在强调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容忍谎言,但我们又何曾不是谎言的制造者。反思一下吧,大到这个社会,小到每一个家庭,多给予孩子们一些真实的空间,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