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其他学科备课 > 详细内容
科学教案:《物体的弹性》《弹簧的本领》《橡筋的妙用》
发布时间:2009/6/29  阅读次数:6833  字体大小: 【】 【】【
物体的弹性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许多物体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生活中不少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二、教学重点:
不同的方法测试物体的弹性。
  
三、教学难点:
     弹性的概念。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测试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初步认识力与弹性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物体弹性的理解。
活动器材:橡筋、钢尺、泡沫塑料、弹簧、造型土、湿泥团、玩具弓箭
  
活动二:压缩空气的弹性。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压缩空气的弹性
活动器材:保鲜袋、
  
活动三:物体弹性的利用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进一步体会弹性和生活密切相关。
  
五.教学过程
(一)、测试物体的弹性。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认识活动中用到的物品是什么?玩一玩。
  
◇小组活动:根据上两节课学到的知识,给这些物品分类。
  
◇小结:说说弹性。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观察物品外形上的变化。
  
◇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找出物体有无弹性特点。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主动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对弹性的认识。所以活动的设计力求“放”。分类活动信息汇集时,着重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各种物体的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学生就能找出规律。
  
(二)、压缩空气的弹性。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小组活动:简易排球游戏(保鲜袋里充气,四排同学在座位上把“球”打到另外一排)
◇集体讨论:为什么玩起来不带劲?有没有方法改进?
◇解决问题,再玩一次。
  
◇第一次玩时,保鲜袋里空气不要充满。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不用书本上的排球,是考虑到活动的普及性。保鲜袋可以做到每人手中一个。学生更加有兴趣、活动更投入。对压缩空气有弹性的认识也会更直观、深刻。
  
   (三)、物体弹性的利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弹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用处?
◇完成课后观察记录(附表)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
  
◇开一个成果展示会
  
物品名称
哪个地方有弹性
弹性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小对学生灌输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的理念。学生会在观察活动中的行为会进一步加深弹性知识的理解。
  
  
弹簧的本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了解弹簧具有弹性;不同形状的弹簧有不同的用途。
2、   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利用弹簧的弹性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
4、   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表达活动中的发现,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测力计比较物体的轻重。
  
四、 活动设计:
活动一:比较圆珠笔使用弹簧和不使用弹簧的区别。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弹簧具有弹性。
2.通过拆装圆珠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弹簧的用途。
活动器材:装有弹簧的圆珠笔
活动二:观察图片、实物,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了解弹簧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实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不同形状的弹簧,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途。
活动器材:使用弹簧的物体图片、实物、不同形状的弹簧。
活动三: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的轻重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观察、测量、记录、比较。
2.知道除了可以用眼睛看、手掂的方法,粗略地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利用橡筋和弹簧、弹簧秤更准确地比较物体的轻重。
活动器材:弹簧、弹簧秤、钩码、橡筋、书、铅笔盒、饮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
(一)           拆装圆珠笔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实验:拆装圆珠笔,观察弹簧的用途
◇交流:不装小弹簧,会怎么样?
               弹簧有什么本领?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保证每个学生能完成圆珠笔的拆装。
◇在活动后,要让学生比较装弹簧与不装弹簧的区别,引出主题——弹簧的本领
设计意图及建议:课前找些外壳透明的圆珠笔,能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思考弹簧的作用和它的特点。
  
(二)           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哪些地方用到了弹簧?
◇观察实物:弹簧在哪里?(手电筒、活动铅笔、弹簧锁等)
◇游戏:利用拉力器比比谁的力气大。
◇观察不同形状的弹簧: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弹簧具有弹性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利用弹簧的弹性可以制造许多东西。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弹簧有不同的用法。
设计意图及建议:可以用观察表格形式,课前让学生观察、记录。拉力器在使用时注意安全。
  
(三)           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的轻重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预测:哪个东西最重?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轻重?为什么?
◇学生实验:用弹簧、橡筋、弹簧秤比较物体的轻重,用数格子的方法记录结果
◇交流实验现象:说一说,哪个东西最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用哪一种方法更准确?
◇在学生实验前,要让学生进行预测,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橡筋、弹簧伸长的长度,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在学生用弹簧秤称量重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数格子的方法,认真记录数据
◇实验后,引导学生归纳弹簧的本领。
  
设计意图及建议:这个小组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探究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必须对学生强调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科学性必须强调。所以有必要作些示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实验活动能更好的开展打下基础。
  
  
橡筋的妙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细心的观察,初知橡筋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探究性活动,了解橡筋的功能——弹性;体验探究过程对科学探究意义。
3、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表达活动中的发现。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橡筋的弹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课前观察活动。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身边的橡筋。
活动目标:
1、通过课前观察,记录生活中常见物品所用橡筋。
2、联系实际生活,知道橡筋的广泛用途。
3、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器材:各种不同的橡筋、有橡筋的实物
  
活动二:玩橡筋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橡筋有弹性。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橡筋的弹性强弱与橡筋长短之间的关系。
活动器材:橡筋、纸、尺、铅笔、铅笔盒等。
  
五.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橡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课前观察活动:记录生活中常见物品所用橡筋。(附表一)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橡筋?
◇观察实物、思考:能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橡筋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橡筋的用途。启发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带一件易带的实物到课堂。
◇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主动思考。
  
设计意图:橡筋的用途很广,但学生未必都了解。课前观察活动帮助学生较系统的了解生活中的橡筋。学生在整个较为独立的活动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带到课堂中来。
  
  
  
附表一:
                                               身边的橡筋
物品
  橡筋所在部位
用途
  
  
  
  
  
  
  
  
  
  
  
  
  
  
  
  
  
  
  
(二)、玩橡筋游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小组活动: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桌面游戏。
  
◇集体交流:评选最好玩的游戏
  
  
  
◇教师在活动前要求学生设计安全游戏。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橡筋的弹性强弱与什么有关。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橡筋的弹性与橡筋拉长后长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学生对橡筋的特点有了了解。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比告诉他一个现成的游戏兴致更高,参与面更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知识会掌握的更稳固。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