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中学语文备课 > 详细内容
《吕氏春秋》两则
发布时间:2011/3/9  阅读次数:5587  字体大小: 【】 【】【
四一   《吕氏春秋》两则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成诵,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并能形象生动地复述主要内容。
2.掌握、积累常用实词的用法。
3.从叙议结合的表达中理解“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说明:
本文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课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表达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两则故事寓意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随着对象或情况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酿成大错,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启迪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简介《吕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
激发兴趣,为进入课文作铺垫。
朗读感知“引婴投江”故事
1.   范读。
2.   评价指导学生齐读。
1.   小声跟读。
2.   齐读。
进入文本,粗知大意。
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   作者(编者)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1.   学生结合注释默读。
2.   思考归纳。
3.   讨论、补充概括回答。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3.对学生的感想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1.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2.学生散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感知“刻舟求剑”故事。
1.组织学生品读“刻舟求剑”,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2.布置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作者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1.个别、小组、齐读、散读相结合熟悉文本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及寓意。(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对揭示寓意。
比较阅读两则故事。
1.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导:可从选材、裁剪、立意、构思、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
2.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初步接触比较阅读的这一实用的读书方法,了解比较阅读的比较点。
课后作业。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写一篇读后感。
完成作业。
提高对作品的体验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路点拨:
本篇课文的两则小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尽管年代久远,但叙议通俗易懂,也可以先不布置预习,课堂上直接进入文本,请学生在朗读后再复述内容。朗读和复述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作为教学的拓展,也可以把《察今》原文中的另一个故事“循表夜涉”介绍给学生。
练习举隅: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   人问其故
3.   其子岂遽善游哉
4.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5.   楚人有涉江者
6.   其剑自江中坠于水
7.   遽契其舟
8.   是吾剑之所从坠
9.   不亦惑乎
二、充分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则故事,借助描写,用现代汉语扩写。
  
附参考资料一:
循表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附参考资料二: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坠落水中,(他)马上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下(之后),(那人)从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动了,但是剑(掉进水后)没有移动,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附参考资料三:

“引婴投江”译文

有个过江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婴儿想将那婴儿丢进江中。婴儿在啼哭。过江人问那人为什么(要把婴儿丢进江中),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水。”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水,他的儿子难道就马上也善于游水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通过“读—译—疑—议”的形式,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设计:
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各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道理的?
口语训练的设计:
你读懂了哪则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写作训练的设计:
选择其中一则寓言故事,运用想象的方法,扩写成用现代文表述的有生动情节描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出示成语“一字千金”,讲述其典故,引出 《吕氏春秋》
2、提问:关于《吕氏春秋》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3、小结:《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秦朝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结合百家,总结历史,为秦王提一个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
二、                       读:
1、教材中所选的两则到底讲了什么呢?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学课文;抽读、齐读课文,并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                       译:
你读懂了哪则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教师随时纠正讲错的地方。
四、                       疑:
1、提问:什么是寓言?
     学生复习旧知,明确:寓言往往是通过形象生动的人物、情节,把道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2、学生在读、译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故事寓意等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
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五、                       议:
1、出示:“察今”篇中另一则寓言故事“循表夜涉”。
2、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3、思考:三则寓言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又是各从什么角度阐述道理的?
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板书: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惑。
“循表夜涉”:时间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思。
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法令制度也应随之变化。
六、                       作业:
1、选择其中一则寓言故事,运用想象的方法,扩写成用现代文表述的有生动情节描写的故事。
2、课外再选读一两则出自于《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并思考其寓意,讲述给同学听。
上一篇:天时不如地利 下一篇:橘逾淮为枳
安老师简介

安老师,在职高级教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的知名学校任教,从师于由“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北京景山学校首任校长”敢峰先生领导的“北京力迈学校”,拜师于“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基础语文教育家”王家英老师,并潜心研究作文教学近二十年,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习惯为主出发点”,主张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创造思维培养的结合,总结出“读写结合,情境激发,写实与创新”四步骤作文教法,“手把手”起步作文辅导法,把指导孩子解决“我能写什么、怎么写、作文怎样修改”为重点课题,送孩子一把“快乐作文”的金钥匙。94年11月、97年11月、2000年5月、2006年11月四次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分别获得了“优秀园丁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优秀指导奖”;有七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学习方法报》《上海亲子热线》等教育报刊杂志上;曾主编、参与编写《小学语文学习指导》——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生精要语段阅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校长,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田荣俊先生合作编辑出版《学会阅读》之四年级、六年级版,主编《小学生作文新思维训练》中册——远东出版社出版,主编《聆听花开的声音-高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安老师教你写作文》等书;最新编辑出版《500字作文》《快乐作文与阅读》均已在各新华书店上架。 

热烈祝贺

1、祝贺范逸铭(卢湾区兴业中学初二)同学的作文被刊登在2011年8月8日《新民晚报》B14版上;
2、祝贺时尚(复旦附中初三)同学的作文《下车打给你》刊登在2012年8月21日《新民晚报》B14上;
3、祝贺郑阳(上海实验学校初一)同学的《又一次考试》和韩梦圆(上海实验东校初三)同学的《消失的风景》两篇文章同时刊登在2011年9月4日《新民晚报》上;
4、祝贺常若瑾同学的作文《外婆,我的最爱》刊登在2011年9月11日《新民晚报》B11版上;
5、祝贺韩梦圆同学的作文《打开那扇窗》刊登于2011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的B14版。这也是韩梦圆同学第二次在晚报发表文章;
6、祝贺,2011年10月16日,《新民晚报》刊登了我辅导班2位同学作文,一篇为《对话关公》,作者是章浩霖同学,张江集团学校初二年级;另一篇是《在乎》,作者是张苏同学,金苹果学校初二年级学生。
7、祝贺2011年10月30日的《新民晚报》B14版刊登我辅导班周帆同学的一篇文章《美丽的夕阳》。
 

祝    贺
安老师作文班被上海政府新闻网站(东方新闻网)命名为“东方网少儿频道小记者指定培训点”,即日起,安老师作文班将招收“小记者培训班”,原安老师作文班学员可以直接获得小记者的资格

安老师作文指导

审题决定立意,立意决定主题
主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结构
结构决定层次,层次决定选材
选材决定深度,深度决定分数

祝贺本站

由安老师编辑出版的《小学生作文方法新思维训练》一书已由新华书店向全国正式发行,全书共分16章,共收录160篇学生作文,作文作者全部为“安老师辅导班学生”!
安老师最新编辑出版的《500字作文》一书已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共分18章,共收录106篇学生作文,作文作者仍为“安老师辅导班学生”,以上书籍请各位学员到各新华书店购买!
 

安老师手把手辅导
提供:

1、一对一作文辅导;
2、语数英全科提高;
3、假日语数英全托;
4、奥数专业老师辅导

安老师,在职高级教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的知名学校任教,从师于由“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北京景山学校首任校长”敢峰先生领导的“北京力迈学校”,拜师于“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基础语文教育家”王家英老师,并潜心研究作文教学近二十年,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习惯为主出发点”,主张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创造思维培养的结合,总结出“读写结合,情境激发,写实与创新”四步骤作文教法,“手把手”起步作文辅导法,把指导孩子解决“我能写什么、怎么写、作文怎样修改”为重点课题,送孩子一把“快乐作文”的金钥匙。94年11月、97年11月、2000年5月、2006年11月四次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分别获得了“优秀园丁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优秀指导奖”;有七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学习方法报》《上海亲子热线》等教育报刊杂志上;曾主编、参与编写《小学语文学习指导》——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生精要语段阅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校长,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田荣俊先生合作编辑出版《学会阅读》之四年级、六年级版,主编《小学生作文新思维训练》中册——远东出版社出版,主编《聆听花开的声音-高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安老师教你写作文》等书;最新编辑出版《500字作文》《快乐作文与阅读》均已在各新华书店上架。 

热烈祝贺

1、祝贺范逸铭(卢湾区兴业中学初二)同学的作文被刊登在2011年8月8日《新民晚报》B14版上;
2、祝贺时尚(复旦附中初三)同学的作文《下车打给你》刊登在2012年8月21日《新民晚报》B14上;
3、祝贺郑阳(上海实验学校初一)同学的《又一次考试》和韩梦圆(上海实验东校初三)同学的《消失的风景》两篇文章同时刊登在2011年9月4日《新民晚报》上;
4、祝贺常若瑾同学的作文《外婆,我的最爱》刊登在2011年9月11日《新民晚报》B11版上;
5、祝贺韩梦圆同学的作文《打开那扇窗》刊登于2011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的B14版。这也是韩梦圆同学第二次在晚报发表文章;
6、祝贺,2011年10月16日,《新民晚报》刊登了我辅导班2位同学作文,一篇为《对话关公》,作者是章浩霖同学,张江集团学校初二年级;另一篇是《在乎》,作者是张苏同学,金苹果学校初二年级学生。
7、祝贺2011年10月30日的《新民晚报》B14版刊登我辅导班周帆同学的一篇文章《美丽的夕阳》。
 

祝    贺
安老师作文班被上海政府新闻网站(东方新闻网)命名为“东方网少儿频道小记者指定培训点”,即日起,安老师作文班将招收“小记者培训班”,原安老师作文班学员可以直接获得小记者的资格

安老师作文指导

审题决定立意,立意决定主题
主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结构
结构决定层次,层次决定选材
选材决定深度,深度决定分数

祝贺本站

由安老师编辑出版的《小学生作文方法新思维训练》一书已由新华书店向全国正式发行,全书共分16章,共收录160篇学生作文,作文作者全部为“安老师辅导班学生”!
安老师最新编辑出版的《500字作文》一书已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共分18章,共收录106篇学生作文,作文作者仍为“安老师辅导班学生”,以上书籍请各位学员到各新华书店购买!
 

安老师手把手辅导
提供:

1、一对一作文辅导;
2、语数英全科提高;
3、假日语数英全托;
4、奥数专业老师辅导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

安老师(作文)
数学老帅
英语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