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阅读题库 > 详细内容
中学阅读分析题集锦(1-10)
发布时间:2011/3/9  阅读次数:26510  字体大小: 【】 【】【
(七)、芦苇的赞美
看着这绿野千里,你会觉得它像南方层层叠叠的甘蔗田,也像北方辽阔的草原;像茂密的丛林,又像蔚蓝的大海,时而静穆如山岳,那样清悠神秘;时而翻起万倾绿浪,发出阵阵的滔声,那样声势浩大。这浩如烟海的芦苇,是绝妙的青沙帐,是曾经威震全国的雁翎队的故乡。
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骄杨、垂柳……曾经扣动过多少诗人和画家的心灵,用绚丽色彩给它们浓妆淡抹,用优美的诗句把它们讴歌颂扬。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常常只当作某种风景的点缀而出现在画图和诗文里。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鲜绿的,翠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潇洒淡雅,临风摇动,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便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似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在任何环境中也是从容挺立,不折不弯,掀起千层浪,喧腾澎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渺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作为野生植物,它又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来源,世世代代,养育着成千上万人。它易生易长,每年冬天全部砍光苇子,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发笋冒尖,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蓬蓬勃勃,对土地要求极少,而自己为人们全部献身。
芦苇,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作柱为梁,但在广大乡村里,却是普遍房子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它虽然不是什么稀奇名贵,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人们编织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万古不朽,但它愿粉身碎骨,变作纸浆,造出洁白柔美的纸张来,就连那些苇稍碎叶,也勇于投入炉灶,用生命的火焰,为人们驱寒取暖,烧火做饭,全部化为光和热……
我凝望这青青的芦苇,沉思遐想:任何一个人必有所长,只要各尽其才,对人类就有贡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为人民而献身,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就应受到赞扬。我,也愿作这绿色海洋中的一根小小的芦苇……
1、在文章第1节中圈出4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4%
                                                                      
2、“穆”在字典中的意思为:  ①恭敬。肃~  ②温和。“静穆”的“穆”意思应为              。联系上下文理解“静穆”                                  2%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8%
        虽然芦苇很少被                        ,它的出现常常只是当作                        
但是这                                        的芦苇是值得人们赞美的。芦苇深知自身的弱点,因此它不会                          ,常常                                                      。这时,我们不会觉得芦苇                  ,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芦苇的弱点是指                                                              ,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具体指的是                                                          
                                                                                                                            。
4、读划线部分句子,这句话是围绕                      这个词语来展开的。1%
请你仿照这一句的写法也来写一句。2%
                                                                                                                                
5、作者赞美了芦苇的                                                                  的精神品质,悟出的道理是                                                                                                      
                                                                                                                        3%
(八)“迟到大王”  
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又总是听他们在早早准备,到头来还是赶不及的时候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我当时就不解地问:既然讲早起的人,可以看见旭光、月光和星光同时在天空,好像非常从容,又怎么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呢?
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拖!”
这使我想起初来纽约,常在示范画大瀑布的时候,问参观的人有没有去过尼加拉瀑布,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摇头的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他们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近,心想反正什么时候要去都成,所以一直拖下来!”妙的是那些人多半去过需要几天车程的佛罗里达,或更远的夏威夷。
“拖”就是这么妙,拖时间的人,不一定是没有时间,反而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拖欠债款的人,常在手头有钱时拖着不还,直到没有钱;拖延不给朋友回信的人,也可能总是把信放在案头,天天都想回,却一拖就是几个月。
你会发现,爱迟到的人,似乎总是迟到。远程的约会,他要迟到;在他家旁边碰面,他还是可能迟到;连你早早到他家,坐在客厅里等,只见他东摸摸、西磨磨,到头来仍然无法准时出发。这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心理有毛病吗?
我想他们的心理不是真有毛病,却可能是心里总想着:“不急嘛!时间还多!”“不急嘛!还有一些时间!”“不急嘛!大概正好可以赶上!”“不急嘛!如果运气好,还不会迟太多!”“不急嘛!别的人也不可能准时!”
最后则是:“不急嘛!反正已经迟了!”问题是,他这一拖就不知拖去了别人多少时间,要失去了多少宝贵的光阴和成功的机会。
跟我学画的学生,常对我说:“老师!我的墨总是磨不黑,怎么办?”
我的答案很简单:“多磨一会儿!”
不是吗?如果他的墨不是本来就成灰颜色的,而是真正的黑墨,当然不可能磨不黑,所以磨不黑并非墨的问题,而在于他自己。同样地,如果你问我:“我就是爱拖,怎么办?”
我的答案则是:“不要拖!立刻行动!”
当你把心里面那些“不急嘛”、“不急在今天”、“时间还多”的意念完全抛开,而告诉自己“立刻行动”时,你拖的毛病就会霍(huò)然而愈了。
由于你不论多早起床,却总是弄得迟迟出门,而常在第一堂课迟到,使我不得不说这一大番话给你听,因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人,要比那忘了上闹钟,而起晚迟到的人更糟糕。如同“有钱却拖着不还债”,要比无钱可还来得可耻。
记住!你绝对不能有拖的毛病,因为我们的人生是拖不得的!太阳不拖,月亮不拖,星星不拖。春秋四季,万物消长,都不拖。
我们又岂能拖呢?
1、用“——”划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
仍(rēng      réng)然                            拖延(yán      yàn)  
示范(fàn      fán)                      万物消长(cháng    zhǎng)
2、“我们又岂能拖呢?”这是个_______句,换个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1%+2%)
3、“早起三光”指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惜时”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吗?(6%)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____。  ②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__。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④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莫等闲,_______________,空悲切。⑥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我们的人生是拖不得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写几句话劝劝“迟到大王”吧!(3%)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